科教融合创新路,共绘未来新画卷
8月29日
50余名来自五湖四海的2024级研究生新生
来到天目山实验室
欢迎你们,未来的探索者
在天目山实验室广阔的舞台上
展现才华,磨砺意志,追求卓越
天目山实验室积极响应“教科人一体化”战略号召,构建了“天目山-国新院-北航”紧耦合的新型合作模式。目前,已有50余名研究生在天目山实验室班开展学习科研工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双轮驱动”。天目山实验室建立了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联合北航博士后流动站,面向全球招收高水平博士后,为实验室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生力军。实验室探索并实践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天目山”路径,实现了科研、教育与人才发展三者之间的无缝对接与高效协同。
站在新起点,属于天目山实验室2024级研究生新生的“天目山时间”已经开始,全体新TMSLer将铭记“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北航校训,传承“空天报国,敢为人先”的北航精神,为天目山实验室硬核保障浙江省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才智,不负青春,不负梦想,不负未来。
欢迎你们 未来的探索者
1 博士研究生 马盈盈
我是2024级博士新生马盈盈,我的指导老师是实验室主任徐惠彬院士。
在研究生阶段,我对机器学习与材料设计相结合的研究方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今后的4年时光,我能够在天目山实验室这个开放而富有创新性的研究氛围中,将自己的兴趣与航空材料的先进设计结合起来,探索新技术的应用与突破。另一个吸引我的是,实验室位于美丽而发达的杭州,这座城市一直是我心向往之的地方,如今,如愿以偿,我成为天目山实验室的首届博士生新生。
展望未来,我期待在天目山实验室的指导下,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为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为航空科技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 博士研究生 张新宇
当初报考硕士时,基于对航空领域的向往和材料学的热爱,我选择加入高温结构材料与防护涂层课题组,立志于在高温涡轮叶片材料领域做出一番成就,以实现空天报国的人生理想。硕士阶段我在课题组内了解到了天目山实验室,实验室的研究领域和科研目标正好符合我自己的科研期望,因此我选择入驻天目山实验室。
在天目山实验室深造与工作的宝贵时光里,我深刻体会到了这里汇聚的丰富学术资源、由杰出学者构成的强大科研团队,以及弥漫于每个角落的浓厚学术探索氛围。这段经历不仅让我近距离接触到前沿知识,更激发了我对科研工作的无限热情与追求。我越发坚信在天目山实验室的支持下我必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满意的成就。
3 硕士研究生 程睿青
当我还是一个蓬头稚子,那时却时常望向蓝天,看着在天空中穿梭的飞机,心里便种下了一枚航空航天的种子。随着自身不断的成长,空天事业的画卷也以更细致的样子向我展开。回首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在众多的学校中我坚定地选择了北航,因其坚实的学科基础、优秀的学校平台尤其是我年少时对空天的憧憬。
我有幸在天目山实验室陶飞老师的课题组进行学习和科研,积极参与民机总体数字孪生构建和验证等工作,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了更多相关领域知识,我希望能够通过实验室和课题组的培养,将所学应用于关键技术上,铭记“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建设实验室,传承北航精神。
4 硕士研究生 路蕊
我叫路蕊,从西北工业大学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山实验室,一路走来,我不断成长。
记得在7月双选阶段,我接触并了解到天目山实验室,天目山实验室是航空浙江省实验室,聚焦先进航空技术和高性能航空材料两大主攻方向,进行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研究。于是,我选择加入天目山实验室发动机中心由儒全老师团队,攻读我的硕士学位,为强国梦想注入自己的微薄力量。
随着新学期的帷幕拉开,我踏入了北航杭州国际校园这片充满活力的新天地。现代化的教学楼、温馨而舒适的宿舍、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都在告诉我,我的选择没有错。
5 硕士研究生 王潇
我是王潇,本科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是天目山实验室智能成像技术交叉创新研究团队-姜志国教授团队的一名硕士研究生。
在“天目山-国新院-北航”紧耦合新模式下,为我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国新院为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选择,我们不仅能够学到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知识,也能够依据自己的兴趣适当选择研究方向外的课程扩充自己的知识的广度,这为学生的学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由度。我所属的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是智能感知和成像,主要从事图像处理相关的科研创新活动,但这并不妨碍我选择走进民航这门课程,加深对民航领域的了解。同时,天目山实验室包含许多科研平台和团队,研究方向横跨飞行器设计、材料科学、控制科学等多个领域,这有利于不同领域的研究团队相互交流研究方向,为更多交叉领域研究成果的产生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我相信这也会对我今后的科研之路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