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陶凯航

陶凯航,博士,师从陶智院士,2023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同年进入天目山实验室绿色民用航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研究中心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李海旺教授和胡殿印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超临界碳氢燃料流动换热、裂解结焦特性的人工智能辅助设计研究。曾参研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人工智能辅助设计方法、超燃冲压发动机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和超临界下碳氢燃料湍流模型修正研究等科研项目。学术论文发表于传热传质领域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Propulsion and Power Research、航空动力学报等高水平学术期刊。科研工作获2024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优秀学术论文奖。此外,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半脱产学生干部特等奖、招生突出贡献奖、优秀党支部书记、军训团优秀带队干部、校羽毛球赛冠军等荣誉。
研究课题
航空碳氢燃料在跨临界状态下会引发裂解结焦等问题,不仅影响燃料的换热效率,还对管道内的流动过程、冷却效果及发动机的可靠运行造成重大影响。由于现有实验测量技术以及模拟仿真软件,结焦和流动换热相互影响的耦合机制不清,导致无法在复杂环境下监测和预测航空碳氢燃料的状态。因此,陶凯航与团队依托于天目山实验室科研项目与先进设备支撑,致力于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碳氢燃料裂解结焦关键技术攻关。通过理论、实验和数值研究,揭示了超临界碳氢燃料传热恶化的机理,形成了专用数值计算模型;探究了壁面化学结焦和流动换热特性的多物理场耦合机制,形成对高温高压下燃料物理化学演化过程的完整认识;基于流动换热与结焦双向影响的机理,建立数据与物理双驱动的航空碳氢燃料演化的动态监测和预测模型,为我国自主研发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提供前沿理论支持和高效冷却技术。


心得分享
我们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开拓者,
更是成长与自我突破的追梦人。
身为浙江人,如今回到杭州工作让我倍感亲切和熟悉。在天目山实验室,我有幸与一群精英并肩奋进,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们皆具高水平的科研能力。无论是项目研讨,还是协力应对困难与挑战,大家都能够各抒己见、发挥所长,通过团队协作互相启发、攻克难题。每一次讨论都能激发出新的火花,让科研创新之路越走越远。
天目山实验室坐落于北航杭州国际校园内,校园内的图书馆、体育馆、音乐厅等设施,为我们提供了舒适便捷且充满国际文化气息的工作环境。在工作之余,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如国际文化节、长跑节、运动赛、元旦晚会等,让我们在紧张的科研工作中找到放松的空间,我和同事们也通过共同参加活动联络感情,进一步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天目山实验室为我的成长提供了理想的沃土。在这里,我不仅获得了科研领域的发展机会,还在团队合作与学术交流中实现了自我提升。未来,我将在这个充满创新与活力的环境中,瞄准科技前沿,不断追求创新,持续推动绿色航空技术的突破与应用。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
欢迎各位有志青年,在天目山实验室
开启“筑梦 逐梦 圆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