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 “天目山一号”2.0版刷新空中作业方式

日期:2025-08-25阅读:


8月24日,浙江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创新浙江》栏目对天目山实验室推出的低空经济领域创新成果——“天目山一号”2.0版AI智能氢动力长航时无人机进行了专题报道。节目深入解读了该无人机在技术层面的多项突破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天目山实验室始终坚持“靶向”创新,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浙江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贡献战略力量。


undefined


天目山实验室氢动力航空技术创新团队带头人徐伟强向大家介绍:这是激光雷达,然后这个是多目的深度相机。视觉和激光融合的多传感器可以实现多元融合的导航避障。这个是快拆式的燃料电池模块,整个能够实现5秒钟的快速拆装


在天目山实验室的成果展厅里,氢动力航空技术创新团队带头人徐伟强正向记者介绍其团队最新研发的氢动力多旋翼无人机——“天目山一号”2.0版 AI智能氢动力长航时无人机,该机型是全球首款支持燃料电池模块化快速拆装的氢动力无人机,也是全球首款搭载AI大模型实现“端-边-云”智能管控的氢动力无人机,具备一键自主起降、100公里超视距连续作业能力。



徐伟强告诉记者,多旋翼无人机作为工业无人机的一种,在农林植保、地理测绘、巡检、安防监控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主流的电动多旋翼无人机普遍存在续航时间短、作业半径受限等问题,无法支撑长时间、远距离任务。


为解决这一难题,氢动力航空技术创新团队开始了探索研究,并于2024年成功开发出了一款“零排放、长续航、耐低温”的工业级多旋翼无人机——“天目山一号”,先后完成续航飞行时长4小时、百公里超视距连续作业、极寒条件飞行测试等挑战,并实现了产业化。


为了更好满足客户在飞行安全和维保可操作性上的需求,2025年,团队全新推出了“天目山一号”2.0版氢动力长航时无人机,与1.0版相比,该无人机搭载了杭州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学院)自主研发的“小航”AI大模型,通过“端-边-云”协同智能中枢,集成激光+视觉融合导航技术,实现了类人视觉自主避障与AI协同作业,让超视距飞行如同自动驾驶般智能高效,这一创新设计使得无人机在无卫星信号的区域也能自主规划航线,令飞行更安全,作业更精准,部署更便捷。



徐伟强提及,传统的多旋翼飞机是两种作业模式:一种是“飞手”通过遥控器在视距内去控制飞行,实现作业;另外一个就是通过提前打好的航点、规划好的航线去作业,这种情况下它没有办法去应对突发的或者是临时的一些障碍物或者是线路的变化,有可能会产生风险或者是炸机。我们现在飞机上通过激光和视觉融合的导航避障技术,来实现它自动的、类似于仿人类视觉的导航避障和航线的规划,能够让作业更加安全。

据了解,“天目山一号”2.0版无人机搭载的“小航”航空AI大模型不仅提升了单架无人机的智能化水平,更借助先进的多智能体协同控制技术,实现无人机编队的高效协同作业。目前,经过开发与调试,这款无人机可以高效精准地完成5架飞机的多种复杂队形。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首创的“抽屉式”快拆燃料电池模块,有效解决了传统氢动力燃料电池系统维护难、保养难和更换难的痛点问题,实现5秒钟快速拆装。此外,基于燃料电池模块的快速拆装技术,团队提出了全球独家的氢电两用无人机概念,同一机身可以分别搭载氢燃料电池模块与锂电池模块,实现了氢动力无人机与锂电池无人机之间的快速切换,让一架无人机兼具长航时和大载重的能力,拓宽了作业能力和场景适应性。



徐伟强表示,装上燃料电池模块就是一个氢动力的飞机,带载能力是满足巡检作业的要求,同时它续航能力可以达到3到4个小时,可以超过100公里的这样一个作业。但是如果我把氢燃料电池模块拆下来装上锂电池模块的话,它又变成了一个电动飞机,它的带载能力可以提升到比如说30公斤,但是可能作业就到了比如说半个小时之内这样一个能力。所以说它是实现了氢电两用的这样一个技术。这项技术是我们全球独创的,我们也申请了国际专利。

与此同时,团队创新集成的“-40℃”超低温自适应启动技术,突破了氢动力设备高寒环境应用瓶颈,填补了极地科考、高原巡检等特种作业领域的技术空白。



目前,“天目山一号”2.0版AI智能氢动力长航时无人机正处于内部测试阶段,未来,将在油气、电力、高速、海事、森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据了解,天目山实验室持续涌现的硬核成果也是余杭区大力推进教科人一体改革举措有力的一个缩影,该区正积极探索“科创平台+”科产教融合机制,携手天目山实验室共同为浙江省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创新力量。



内容来源:创新浙江公众号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