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 首页 - 首席 - 正文 徐惠彬 职称: 简介:徐惠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天目山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目山实验室学术带头人。1992 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与导师 Müller 教授一起在材料固态相变领域的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称为理想伪弹性 Müller-Xu 热力学理论。1993 年回国在北航任教,现任“两机”国家重大专项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及基础研究委员会主任,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先进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和特种功能材料研究,... 个人简介徐惠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天目山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目山实验室学术带头人。1992 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与导师 Müller 教授一起在材料固态相变领域的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称为理想伪弹性 Müller-Xu 热力学理论。1993 年回国在北航任教,现任“两机”国家重大专项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及基础研究委员会主任,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先进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和特种功能材料研究,获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1994 年获得首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0 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0 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领导团队先后获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和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011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方向徐惠彬教授主要从事从事航空发动机高温结构材料及热障涂层、形状记忆合金和磁致伸缩材料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徐惠彬在德期间与导师Müller教授共同揭示了热弹性马氏体相变滞后本质,被同行称为“One Dimensional Müller-Xu Thermodynamic Theory of Ideal Pseudo-elasticity”(理想伪弹性Müller-Xu一维热力学理论),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1993年到北航后,结合国防装备需求,从事新型形状记忆合金、热障涂层和磁致伸缩材料等特种功能材料的科学研究、工程应用和人才培养。先后主持了20多个国家(国防)重点和重大项目,取得了重要创新成果,并在我国先进武器装备上获得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均为第一完成人),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其中2篇论文单篇他引超过200次。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各30余名,其中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提名奖获得者1人。徐惠彬领导的科研团队2008年获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009年获批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