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科研成果

天目山实验室在《Science》发表热电材料研究重要进展

日期:2024-10-18阅读:

成果发表

天目山实验室赵立东教授团队系统阐述了寻找高效热电材料的思路,并展望了基于热电科学的多个新兴交叉领域,该成果以天目山实验室为第一完成单位,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

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于2024年10月18日刊登了天目山实验室赵立东教授团队的最新学术成果“The Development and Impact of Tin Selenide on Thermoelectrics”。基于对硒化锡(SnSe)热电材料及器件的10余年研究经验,论文系统阐述了寻找和开发宽温域高效热电材料的研究思路和关键策略,讨论了相关成果对于热电科学研究的重要影响,并分别就热电-光电学、热电催化学、热电磁学、生物热电学等热电科学新兴交叉学科给出了前瞻性研究展望。天目山实验室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

天目山实验室博士后秦炳超为论文第一作者,赵立东教授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Northwestern大学Mercouri G. Kanatzidis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电传输和热传输决定了材料的基本物理特性,二者之间的不同组合可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应用前景,如图1所示。其中,高导电而热绝缘的热电材料,能够通过塞贝克效应和帕尔帖效应分别实现温差发电和电子制冷。在当前能源重大战略需求的背景下,热电技术以其高可靠性、无噪音、结构灵活、环境友好等优势,在废热回收、5G通信、激光制冷等关键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热电器件低的转换效率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要实现更高的能源转换效率,需要有效解耦热传输-电传输之间的矛盾。

1 研究背景:热传输和电传输决定了材料的基本物理特性和潜在应用。其中,理想的热电材料需要具备优异的导电性和较低的导热性,以保证高效的热电转换。

本文以材料最基本的物理性能出发,深入剖析了实现高效热电性能需要具备的关键物理特征。其中,复杂的电子能带结构有助于实现高的电传输,而大的晶胞和复杂晶体结构等特征可实现低的热传输。近年来,一系列高性能的热电材料得以发展,如图2所示。其中,硒化锡(SnSe)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经过10余年的持续努力,SnSe的宽温域热电性能得到稳步提升,基于SnSe的热电器件在温差发电和电子制冷两方面皆展现出优异的转换效率。这些研究为热电技术提供了一种宽温域、低成本、储量丰富的新型备选材料,同时也为寻找其他具有类似特征的热电材料提供了重要参考。

2 研究进展:高效热电材料及其性能。

论文首先阐述了开发SnSe高效热电性能的研究思路。在21世纪初,热电领域并不认为SnSe是一种潜在的热电材料,这主要源于其较宽的能带间隙(~ 0.86 eV),难以实现高载流子浓度。直至2014年,通过制备高质量的SnSe晶体使其承温能力从多晶的723 K提高到923 K,并在高温区发现了其潜在的热电特性,研究人员开始重新审视这一材料。SnSe晶体面内方向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弥补了低载流子浓度的不足,结合强非谐振性带来的低热导率,最终在高温下实现了>2.6的ZT值(Nature 508 (2014) 373)。随后,论文讨论了SnSe热电材料的重要进展和优化策略,主要包括调控费米能级诱导多价带协同参与电传输(Science 351 (2016) 141)、三维电荷-二维声子传输特性(Science 360 (2018) 778)、多能带交互作用(Science 365 (2019) 1418)及其在动量和能量空间的Synglisis协同效应(Science 373 (2021) 556)、还原本征低热导特性(Nat. Mater. 20 (2021) 1378)、调控形变势促进电-声解耦(Science 375 (2022) 1385)、晶格素化(Science 380 (2023) 841)等。在这些讨论中,论文还论述了如何将这些策略用于更多热电体系,包括普适性更强的寻找本征低热导材料、理解和调控复杂电子能带结构以提升电传输性能、研究层外方向传输特性的重要性,以及从纳米尺度到原子尺度的微观结构控制等。

在优化材料性能的基础上,论文提出开发高效热电转换器件是推动应用的关键。尽管在N型材料面内性能开发以及器件界面阻挡层研究等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基于SnSe材料的三维热电器件在温差发电和热电制冷均展现出了重要的发展潜力。随着材料制备工艺和处理手段的不断进步,如图3所示,基于SnSe材料的一维纤维织物和二维柔性热电器件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表明其在更多应用场景的重要潜力。对此,论文提出了重要展望,未来研究要以柔性无机/有机热电材料及器件优化为指引,将材料性能提升、器件界面设计与结构优化相结合,进而推动热电材料的大规模应用。

3 研究进展:具有多维结构的热电器件。

其中强调了基于多元相图计算的界面筛选设计对于提升器件转换效率的重要性。

论文指出,热电领域的研究可推广涵盖机器学习和智能计算、高通量材料设计和合成、器件设计和组装等,具备典型的跨学科交叉特征。SnSe 的研究激发了探索具有相似特性的高效热电材料,并促进了其他相关领域的合作研究。SnSe等高效热电材料的未来发展需要更多地关注器件设计和应用探索,提高材料性能及稳定性,也需要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来推动热电行业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SnSe在热电之外的诸多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潜力。如图4所示,主要包括光电探测、太阳能电池、光催化、拓扑绝缘体、气体传感器、离子电池、柔性和忆阻器等,这凸显了以跨学科交叉理念开发多功能材料的重要性。

4 研究展望:SnSe的跨领域应用前景。主要包括热电转换、光电探测、太阳能电池、光催化、拓扑绝缘体、气体传感器、离子电池、柔性和忆阻器等。(图来源:Mater. Lab 1 (2022) 220006)

最后,论文强调热电科学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可能会为未来的材料科学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提供变革性发展机遇。基于此,论文提出了前瞻性观点,着重展望了未来可以与热电技术开展交叉和深入研究的潜在领域,如图5所示,主要分为热电-光电学、热电催化学、热电磁学和生物热电学等。其中,热电-光电学通过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电能,在热电-光电探测、太阳能热电池、光-电转换系统设计等取得了重要进展;热电催化学利用热电效应驱动化学反应,能够实现多种运行模式,有望应用于绿色制氢、有机物合成、环境净化等领域;热电磁学通过研究载流子、声子和自旋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索潜在的全新物理效应,有望实现热-电-磁全固态极低温制冷、磁热发电等新兴领域的开拓;生物热电学则将热电发电和制冷与生物医学不同场景的需求相结合,致力于实现基于热电技术的伤口加速愈合、即时冷冻治疗和健康监测等应用,拓宽热电技术的应用场景。

5 研究展望:可人工智能驱动的基于热电科学的多个新兴交叉领域。潜在的交叉方向主要包括热电-光电学、热电催化学、热电磁学和生物热电学等。

本工作系统阐述了开发SnSe类高效热电材料的研究思路和关键策略,进而剖析了这些研究如何影响、促进、并伴随了热电技术的广泛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论文不仅针对SnSe材料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还高度前瞻性地提出了热电科学与其他方向交叉研究的可能性以及潜在的重要领域。通过该论文,希望热电领域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并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

Science同期刊登的Research Highlights in Science Journals中,编辑团队以《Unexpected efficiency》为题,对本工作进行亮点报道。文中表示,热电技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源于SnSe基高效热电材料的发现,本工作对于开发新一代热电材料和器件至关重要。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p2444


招聘

团队围绕热电能源转换材料、新型热电制冷材料及器件方向开展研究工作,欢迎相关专业尤其是在热电材料、界面接触层方向有志之士加盟,详情参考,如有疑问,可咨询人力资源部。

https://mp.weixin.qq.com/s/cG3HQ2w3DUwyfM4cadkkIA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