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媒体聚焦

潮新闻 | 对话天目山实验室 共探浙江低空经济创新之道

日期:2025-03-18阅读:

3月18日,潮新闻发布报道《创新浙之道|逐梦“低空”,浙江如何蓄势高飞?》,聚焦浙江低空经济发展,关注天目山实验室在低空经济新赛道中的创新优势。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


迈向低空,浙江有先天优势

去年年初,低空经济从“小众语言”,一下成为了“热词”。

“3000米以下空域内,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多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低空经济的概念被人反复提及。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全国各地均在发力,浙江,更是低空经济的先行者。

早在2020年,作为省会的杭州,就入选了国家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成为最早一批进行无人机城市场景商业运行探索的城市。

“低空经济的爆发,依赖于政策、技术、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天目山实验室副主任李道春表示,根据浙江的低空发展基础和条件,在物流、公共服务、海洋治理、文体旅等六大领域都具有很好的爆发潜力。




向天空要发展,浙江在路上

在舟山,无人机当起了包裹的“搬运工”,相较于传统船舶运送减少了60%的时间。

在台州,一台“植保无人机”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约100亩的喷洒作业,相当于6个人 近6小时的作业量。

在杭州,夜晚乘直升机俯瞰钱塘江两岸夜景,成为文旅新潮。15分钟的夜航游线,覆盖上城区19公里的黄金江岸线。

当前,越来越多的低空消费场景正不断被解锁。过去一年,为了护航低空经济发展,浙江密集施策:

2024年8月,浙江省印发《关于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 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27年要基本建成航空服务全省覆盖、航线网络全球通达、空港枢纽多式便捷、航空产业高能集聚、低空经济先行引领、行业治理顺畅高效的高水平民航强省和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与《意见》一并印发的还包括3个附件:《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 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关键指标一览表》《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 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下称《行动方案》)《支持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 打造低空经济 发展高地要素保障政策措施》(下称《政策保障》)。

《行动方案》明确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出台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目前,杭州、温州、绍兴、嘉兴等省内城市,相继发布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方案意见。

要致富,先修路。同样在低空经济领域,要发展低空飞行,基础建设也是重中之重。

当前,浙江正加快编制低空新基建专项规划,构建低空“数字底座”,让经营主体在空中有“道”有序通行,确保“看得见、管得住”;着力建设低空基础设施网、低空航路航线网、低空飞行服务网,为“飞起来”提供更多支撑。

如在低空空域资源开拓上,浙江划设真高600米以上的通用航空“两横两纵”航路,制作通用航空目视飞行航图,划设真高120米以下的无人机物流、城市治理等低空航线,研究划设120-600米之间有人机、无人机融合运行航路航线。

“在浙江,能够深切感受到在低空经济建设上的大力支持。”李道春表示,一系列的规划和政策,提供场地、投资、奖励等综合性扶持,为像天目山实验室这样的科创平台的研发和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和有力的保障。

现如今,浙江就像一位充满干劲的“追梦人”,朝着“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目标稳步前进。




发展低空经济,是一场“长跑”

前不久,天目山实验室自主研制的“天目山一号”氢动力长航时多旋翼无人机,成功完成了一次跨海飞行测试,往返43.2公里,全程飞行时间超过90分钟,续航仍有余量。

图片

天目山一号在海上巡检


可以看到,越来越多像“天目山一号”的技术成果,从实验室飞向广阔的天空,为赋能经济创新发展、打造新增长引擎,拓展了新空间。

但从“飞起来”到“用起来”,低空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李道春指出,在适航方面,低空飞行器的适航标准和认证体系尚不完善,这限制了新型飞行器的商业化应用。如通航机场、垂直起降点、充电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存在不足。

眼下,低空经济的发展,还要破题一个关键问题:飞行安全。与地面道路不同,低空经济领域的“道路”看不见摸不着,随着低空飞行器的增加,低空空域的管理难题将进一步凸显。

“空域管理是关键,低空空域的开放和管理需要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以确保飞行安全和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李道春说道。

面对万亿级市场规模的低空经济,从起飞到腾飞,还需要更多动能积蓄。也许一开始,将脚步放得慢一些,准备再充足一点,待腾飞之时,才能飞得更远、更稳。


文章链接:

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3073861&source=weixin

来源:《潮新闻》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