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空要发展,浙江在路上
在舟山,无人机当起了包裹的“搬运工”,相较于传统船舶运送减少了60%的时间。
在台州,一台“植保无人机”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约100亩的喷洒作业,相当于6个人 近6小时的作业量。
在杭州,夜晚乘直升机俯瞰钱塘江两岸夜景,成为文旅新潮。15分钟的夜航游线,覆盖上城区19公里的黄金江岸线。
当前,越来越多的低空消费场景正不断被解锁。过去一年,为了护航低空经济发展,浙江密集施策:
2024年8月,浙江省印发《关于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 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27年要基本建成航空服务全省覆盖、航线网络全球通达、空港枢纽多式便捷、航空产业高能集聚、低空经济先行引领、行业治理顺畅高效的高水平民航强省和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与《意见》一并印发的还包括3个附件:《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 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关键指标一览表》《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 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下称《行动方案》)《支持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 打造低空经济 发展高地要素保障政策措施》(下称《政策保障》)。
《行动方案》明确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出台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目前,杭州、温州、绍兴、嘉兴等省内城市,相继发布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方案意见。
要致富,先修路。同样在低空经济领域,要发展低空飞行,基础建设也是重中之重。
当前,浙江正加快编制低空新基建专项规划,构建低空“数字底座”,让经营主体在空中有“道”有序通行,确保“看得见、管得住”;着力建设低空基础设施网、低空航路航线网、低空飞行服务网,为“飞起来”提供更多支撑。
如在低空空域资源开拓上,浙江划设真高600米以上的通用航空“两横两纵”航路,制作通用航空目视飞行航图,划设真高120米以下的无人机物流、城市治理等低空航线,研究划设120-600米之间有人机、无人机融合运行航路航线。
“在浙江,能够深切感受到在低空经济建设上的大力支持。”李道春表示,一系列的规划和政策,提供场地、投资、奖励等综合性扶持,为像天目山实验室这样的科创平台的研发和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和有力的保障。
现如今,浙江就像一位充满干劲的“追梦人”,朝着“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目标稳步前进。